52有味网

  • 首页
  • 博客
    • 微视野
    • 健康生活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饮食男女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影视
  • 羊毛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52有味网
用文字的力量点亮人生
  1. 首页
  2. 博客
  3. 缤纷人生
  4. 正文

这种东西你知道叫啥吗

2021年2月12日 69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这种东西你知道叫啥吗

南方习以为常,北方却很少见,这种东西你知道叫啥吗?
这个叫筲箕,读音如“烧鸡”,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箩筐,常用来盛米、淘米等。筲箕在南方很常见,宁波有句话老话“饭篮筲箕吊起”,意思是丢了工作,没饭可吃了。在湖北的武汉、孝感等地方言里有个词叫“皮筲箕”,比喻滴水不漏的吝啬人。与筲箕类似的还有一种东西叫簸箕,读作bò ji,也是用竹篾编成的,不过有一个开口。很多地方方言里的“撮箕”也是指簸箕。
筲箕、簸箕为什么在南方很多呢?因为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产竹子,是必须的原材料。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手工编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砍竹子算起,有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十多道工序,是南方农民的一种手艺。
与其他传统手艺一样,筲箕、簸箕等编制技术也有失传的风险。从业人员老龄化、分散化,手工编织耗时长且后继无人,是当前手工竹编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呀,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能不能帮助老手艺延续下去呢?
在四川,就有一群年轻的农村创业者,专门卖筲箕、簸箕等。比如30多岁的本地小伙龚勋,特地找自贡、内江等家乡周边的农村老人收竹编产品,“有多少收多少”,然后再放到拼多多售卖。他发现,这些传统手工制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以前一天能卖300单,现在居然能卖3000单!3个月拼出了10万+。很多在外打工的人甚至专门买家乡的筲箕,一方面满足生活所需,一方面也相当于解了乡愁。
有了互联网经济拉动,农村的老人们有了更多编织下去的动力。内江的殷志华、陈淑芳老夫妇,一个月能编一百多个,收入三四千元。自贡72岁的老人蒋中华,这几个月编了300多个箩兜(比筲箕大一些),也赚了四五千元。

其实,老手艺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只是需要更好的找到市场。市场有了,何愁老手艺不能传承?互联网经济时代,给了很多筲箕这样的传统制品新的生机。希望随着产业的做大,还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老手艺的传承之中。

标签: 手工 手艺 风土人情
最后更新:2021年2月13日

阑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分类
  • 健康生活
  • 微视野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 饮食男女
标签聚合
生活 美食 教育 散文 父母 健康 管理 心理 感悟 微视野 养生 励志 文学 人生 亲情 情感 诗词 家庭 文化 职场

COPYRIGHT © 2022 有味网. 让文字的光芒点亮人生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