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有味网

  • 首页
  • 博客
    • 微视野
    • 健康生活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饮食男女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影视
  • 羊毛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52有味网
用文字的力量点亮人生
  1. 首页
  2. 博客
  3. 社会透视
  4. 正文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Gap Year

2023年8月29日 102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中,年轻人往往没有机会或选择追求典型的Gap Year经历。无论就业市场有多难,中国年轻人似乎并没有享受到类似的Gap Year时光。

无论就业市场多么的难,我们也是没有gap机会的。

在去年就业环境那么糟糕的情况下,很多同学也只不过是选择延毕,想要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但是,最后都已经到了,挂科两门都延毕不了的状态。

有个朋友的表弟今年毕业,但是去年从学校出来的时候没有找实习,在家待着。

年前在家待着还好一点,年后他说简直要被逼疯了。

除了家里人,邻居朋友只要见到他就会问,现在怎么还待在家里呢,没出去工作?

即便是在家里只是想要休息一段时间,也不敢睡懒觉,躺着玩游戏……

他像很多想要停一停脚步的学生一样问为什么中国人没有GapYear呢?

有网友说,在国内gapyear像是坐牢一样,和犯法没两样。

有的网友说,想要在国内gapyear除非噶了……

但是《重启人生》里不是给我们说了嘛,即便是噶了,也要赶着去投胎,中国鬼故事里面是不投胎就会魂飞魄散。

其实我们有专属的特色gapyear,不是考研、考公,就是二战、大学生创业,还有必须gap的就是抑郁症休学。

一个人只有身体或者精神出现问题了,才会允许停下休息,但是休息好了想要接着赶人生路会不会更难呢?

一、中国‌‌‌‌“特色‌‌‌‌”的GapYear的情况

1、考公、考研、二战……

就像我前面说的中国人‌‌‌‌“特色‌‌‌‌”gap就是考公考研,二战、三战,看似好像是在gap,实则难道不是另一种的内卷吗?

这种gap就是换了个名称而已。

明明gap是为了花时间,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比如旅行、做义工、写作……或者干脆待在家里,以此来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两种身份的平稳过渡,只不过到了我们身上就变了。

我们本应该有机会花时间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平稳过渡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同龄人越来越优秀的社会中,选择一个gap成为了巨大的风险。

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人数也在增加。高考考得好,就能击败成千上万的竞争者;而如果选择gap,你就会被成千上万的人超越。

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太多机会可以浪费。绝大部分职场环境也不接受gap。

一旦你的简历上出现超过两个月的空白期,很可能引起面试官的疑虑,你对这段空白期的解释可能不会得到认可。

几乎没有公司能够接受超过半年的空白期,这给求职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当然希望招聘稳定性更强的员工,以降低招聘成本并减少员工流动。这无形中建立了一个门槛,让空白期变成了自降身价的经历。

另外,我们身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难接受gap。

这样的生活理念。认为毕业后要珍惜应届生的身份,毕业和工作就应该无缝对接,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迅速完成社会身份的转变。

这就像是上大学的时候还不让谈恋爱,毕业之后就想让立马结婚生子。

这种身份和期望跳转让现在年轻人感到无比的焦虑。

二、国内GapYear=有案底?

1、中国人GapYear是犯罪?

中国人gap year等于坐牢。

网友对此gap的总结非常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在国内主动选择gap的确实比较少,但被动的gap还是有挺多的,只是换个名字。

比如因为抑郁症休学,没考上研究生之后躺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家啃老。

选择gap的,一般要承担相当大的舆论压力,父母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会追着你问咋还没找工作啊?申请到研究生没有啊?

也会承担现实压力,gap没收入,看着同龄人拿到了很厉害的offer,难免焦虑。很多企业招聘会问为何毕业了要歇一年?

无论是主动选择gap还是被迫陷入这种状态,都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选择休息和重新规划的决定往往被质疑和批评。

对此,我觉得能够选择gap的孩子,除了家庭背景不错之外,还有足够的勇气。

2、就业再难,职场文化也不允许有空窗期

在中国的职场文化中,有空窗期是不被接受的现象。从小,中国的孩子们就被灌输要努力出人头地、争先恐后的观念。

如果别人在努力,你就要更加努力;如果别人在休息,你要选择超越他们。似乎休息就意味着选择输给别人。

每个人都担心落后于别人,远离主流认可的正规发展路径,一旦涉及与未来职业道路无关的事情,就会遭到长辈的责备,被认为不务正业。

中国人不允许有gap,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职场共识。

基于现实,应届生表示:不敢歇,歇一年不好就业。而选择Gap的学生大多把经历放在考研、考公上。

如果你真的身处gap中,你会发现很难找到实习机会。

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正规的实习都是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保持学生身份的,而毕业gap的后果就是已经是‌‌‌‌“社会人士‌‌‌‌”了,很多实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那个资格。

你选择了gap,毕业之后你就没有了应届生的身份。

而且国内学生gap,基本上就不能通过校招找到工作的。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今年毕业,但是今年找工作很难,想要gap一年,明年再找工作,这一年就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

但是24年校招是招的25年毕业的,23年毕业的就只能社招找工作了。

投递很多的简历,网申都是过不了的,就是说在网申的时候就把简历筛掉了。

那不走校招行不行呢?走社招找工作也很难。

社招找工作要有就是要有实习经历,很少有公司是愿意社招招个小白的。

而且有一年的空窗期,我相信国内的HR没有一个不会问这一年干嘛了,为啥不找实习。

这种情况给选择gap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们不仅要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还要解释自己的空窗期,这增加了他们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

在中国职场文化中,没有间断的求职经历被视为成功的标志,而有空窗期则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这使得选择gap的人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3、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被灌输着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分利用时间,如果不能把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写进简历,就好像没有真正活过一样。

即使是娱乐和休息,我们也要以正规的名义来为其辩解。

因此,即使你有gap的实际经历,你也无法真正体会到gap的心态。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时刻警惕从gap中错过了什么,无法轻松地对待它。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允许我们粗心大意或者无所事事。

我们的规则太严格以至于会缩窄成不一定靠得住的机会,规则从来不使你心安,它只会漫长地压抑你,你无法轻松地利用它来安顿自己,而是要随时待命以抓住它。

因此,外界的混乱迫使我们内心变得精确,每个人的年龄都被严格衡量,我们不得不将自己套进所应该达到的年龄标准中。

当我们在26-27岁时完成了20-21岁时应有的成就,却不能自我满足;

当我们在26-27岁时完成了26-27岁的成就时,却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只有当我们在26-27岁时完成了30多岁应有的成就时,才能算上还不错;

被夸优秀的更多的是十几岁就被清被录取的孩子。

在这样紧凑的生活中,没有空隙可以让我们有所错过或者暂时搁置。我们的一生都受到学历档案的支配。

中国的孩子从不敢奢望他们之前的积累足够丰富,可以有一段远离时间框架束缚的gap。

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预习是永无止境的,即使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预习已经是不错的了,更多的人的人生实际上是在为了复习而忙碌。

最终,不进行预习被视为懒惰,而复习成为了我们的gap。

三、没有GapYear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最后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我好像也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身处牢笼之中,没有办法心安理得的gap,我就以给来咨询的学生一样给你们一些建议吧。

这里面当然是不包括那些家庭背景不错,父母是背后的依靠,也接受你gap的。

现在内卷的就业市场上,明明还在找暑期实习,但有些机构秋招的信息都已经发布出来了。

很多大一的孩子就已经开始焦虑找工作的事情了,明明我们都没有想要内卷的心情,但是现实在推着我们往前走。

作为普通人,本身在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别人努力,只能在后面的路上加倍努力,希望能够缩短些距离。

就像前面说的即便有gap的想法,也没有gap的心情。

当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开始撒鸡汤了,写到这里我都觉得有点焦虑了,谁不想gap呢?

 

 

标签: gap year 教育 高考
最后更新:2023年8月29日

1stbo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分类
  • 健康生活
  • 微视野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 饮食男女
标签聚合
生活 文学 美食 微视野 感悟 情感 教育 亲情 文化 职场 父母 养生 管理 心理 健康 诗词 人生 家庭 散文 励志

COPYRIGHT © 2022 有味网. 让文字的光芒点亮人生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