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有味网

  • 首页
  • 博客
    • 微视野
    • 健康生活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饮食男女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影视
  • 羊毛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52有味网
用文字的力量点亮人生
  1. 首页
  2. 博客
  3. 社会透视
  4. 正文

记者的退场意味深长

2024年6月30日 72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这是这两天全国最大的新闻,发生在苏州。按说,正常的情况是,全国各地的记者都感到苏州,而苏州媒体由于天时地利人和,更会发出及时、详细的报道。

也就是说,记者早就应该联系到家属了。

当然,我不是什么外宾,对媒体的流程也大致了解。我不会天真地以为苏州日报是“新闻媒体”,他们主要负责宣传。而且,我也知道,实际情况一定是,记者或者有关部门早就联系到家属了。

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和记者取得联系”,就不是简单事实,而是一种相当特别的表达。它表明了两层意思:第一,下面所说的完全是转述家属意见,没有一点媒体自己的态度,如果大家有意见,那也是家属的事儿;第二,作为机构的媒体,并没有主动做什么。

这可能是新闻史上特别的一笔:媒体主动声明自己和新闻保持距离,不沾染一点新闻的尘埃。

实际上,这不是苏州日报才有的风格。但凡有影响的事件发生后,“外地媒体”还有可能报道一些(比如这次澎湃新闻就作了一点报道),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本地媒体”,一定是缺席的。

这造成一种局面: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成熟的机构媒体,正在失去和自己所在城市的联系。他们可能报道遥远的事,而对身边的现实视而不见。

不光机构媒体如此,媒体工作的员工也是如此,他们高度保密,严守纪律。我们无法获得苏州的现场信息,昨天有市民在微博上发声,自己前去送花被工作人员阻拦——普通市民不得不代理媒体的职责。

媒体和所在城市失去联系,实际上造成一种真空:大城市短时间内积聚大量人群,像成都在过去15年多了1000万人,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但是,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没有“可信的机构”把它呈现出来。

填补这个空白的,应该是各种动态的事件,有趣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以及城市人关注的公共议题——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真正的媒体。实际上从90年代开始,大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都市报和电视台,但是现在已经失去了它。

这些公共性的缺失,会导致让人不安的后果。我们对那个行凶者几乎一无所知,这真有象征意义。

胡女士的去世,引发全国人民关注,很多人都在“发出声音”,在天津,一个电视塔上出现了纪念她的灯光秀。这些“声音”都是外部的,与其说是对苏州沉默的注视和反弹,不如说是对自身处境的感知和表达。

在某个版本的通报中,胡女士被称为“中国籍伤者”,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中国籍伤者”呢。你必须发出声音,才从“中国籍伤者”转变到拥有姓名和人格,你才是一个“人”。

“家属和记者取得联系”,意味着记者的退场和消失。这是城市中的“新语法”,这是等待,也是真正的沉默。那些喊打喊杀的人,声音洪亮到可怕的程度,这就是因为太多的人习惯于这种沉默。

我这两天都在朋友圈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面对这样的局面,要么选择移民,要么你就得做点什么,这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发声的勇气,就不是在纪念,而是在消费胡女士的勇敢。

标签: 仇日 媒体 胡友平
最后更新:2024年6月30日

张3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分类
  • 健康生活
  • 微视野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 饮食男女
标签聚合
父母 生活 健康 人生 情感 亲情 家庭 散文 文化 微视野 诗词 文学 励志 养生 职场 美食 管理 教育 感悟 心理

COPYRIGHT © 2022 有味网. 让文字的光芒点亮人生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