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有味网

  • 首页
  • 博客
    • 微视野
    • 健康生活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饮食男女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影视
  • 羊毛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52有味网
用文字的力量点亮人生
  1. 首页
  2. 博客
  3. 饮食男女
  4. 正文

野菜界的“异形”:别名叫“你瞅啥”

2023年7月25日 70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此物学名楤木,五加科植物。楤字song音,三声。《康熙字典》对这个字的解释特别简单:同棇。棇字二音,cong一声,意思是‌‌“尖头担‌‌”,念作song时专指楤木。不是什么稀有物种,在中国广大地面上,从南到北都有。

因其普遍,各地也给它取了许多不同的俗名:虎阳刺、刺嫩芽、刺龙柏、刺龙芽、刺树椿……包括刺老包在内,顾名思义,一副‌‌“你瞅啥‌‌”的样子,不太好惹。如果你到山上去看,或高或矮,树皮上硬刺横生,几无可下手处。

楤木根、茎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载:‌‌“今山中亦有之。树顶丛生叶,山人采食,谓之鹊不踏,以其多刺而无枝故也‌‌”。《渔矶漫钞》云,‌‌“滇南有树,名‌‌”鹊不停‌‌“者,枳棘槎丫,群鸟皆避去不敢下,惟鴞之交也则栖止而萃其上。‌‌”坊间转抄引用时,通常到此为止。原文接着是‌‌“精溢于树,乃生瘤‌‌”,中国人精通臆想生物学,于此可见一斑。再往后头的描述,污得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

鸮是猫头鹰,食物以肉类为主,刺老包非其所好。倒是惯于从自然中寻找食物的中国人,避开枝干上的尖刺,直奔可食用部分:嫩芽。第一个发现它能吃且好吃的人,必是饿慌了,因为即便是嫩芽,看上去也面目狰狞,仿如来自侏罗纪的异形。试得多了,就知道苞壳紫红者更加爽嫩,白色苞壳的最好弃之不用。

吃刺老包的地方很多,各地都拿它当独家。其实很多山野菜都这样。曾经听说某地特产‌‌“簕菜‌‌”,又好吃又清热,是食疗两宜的圣品。专门驱车二百公里跑去吃,做成一大盆清汤端上来,兴冲冲挾一大筷子,才发现就是老家常见的刺五加。可见敝帚自珍,各地皆然。

刺老包吃起来微苦清香,性凉,体虚胃寒的人不敢过量,容易导致腹泻。最佳吃法是,剥掉剥壳,取芽叶部分白水焯透,打一个蒜蓉糊辣蘸水,下豌豆火腿焖饭。记得将近三十年以前,骑单车去农村同学家玩,吃到拉肚子吊盐水,躺在病床上,犹自念念不忘‌‌“明年再去‌‌”。

如今城里人吃腻大棚蔬菜,追求有机健康,刺老包身价扶摇直上,据说最金贵时能卖到数十元一公斤。头脑机灵者尝试人工种植,居然成功,带领乡民共同致富云云。

 

 

标签: 厨房 散文 野菜
最后更新:2023年7月25日

韩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分类
  • 健康生活
  • 微视野
  • 歌曲背后的故事
  • 社会透视
  • 缤纷人生
  • 资源
  • 趣站
  • 软件
  • 音乐
  • 饮食男女
标签聚合
管理 文化 亲情 家庭 微视野 教育 诗词 父母 人生 感悟 散文 文学 健康 职场 励志 养生 美食 心理 情感 生活

COPYRIGHT © 2022 有味网. 让文字的光芒点亮人生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